宿松縣2020年預算草案
2020年我縣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: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圍繞年度目標任務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深化財稅體制改革,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,大力提質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,統籌支持做好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、保穩定各項工作,保持財政運行平穩有序。
預算編制按照“保重點、控一般、促統籌、提績效”的基本原則,具體安排如下:
(一)一般公共預算
按照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部署,我縣2020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為147200萬元,增長8%左右,與經濟增長同步。
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4711萬元,因省提前下達轉移支付未到位,具體收支情況待預算編審匯總后,再向縣人大專題報告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預算
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61400萬元,增長17%,其中:土地出讓金價款收入115000萬元、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(新增建設用地結余指標交易收入)44500 萬元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200萬元、污水處理費收入700萬元。
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1400萬元,其中: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75100萬元、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20110 萬元、調出資金 64990萬元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1200萬元。
(三)社?;痤A算
社?;痤A算收入62330萬元,增長8.2%,其中: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1000萬元、失業保險基金收入850萬元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1500萬元、工傷保險基金收入660萬元、生育保險基金收入820萬元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9500萬元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8000萬元。
社?;痤A算支出62330萬元,最終按征收實績??顚S?、據實列支,收支保持平衡。
三、2020年主要財政工作
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“十三五”規劃收官之年,為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,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、結果導向,緊扣縣委部署要求,發揮財政職能作用,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:
(一)堅持穩字當頭,保持財政有質量可持續。一是緊盯收入預期目標,堅持實事求是、把握規律、均衡運行的原則,強化分析研判、精準調度,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入庫。二是積極培育壯大稅源,進一步落實縣委、縣政府關于首位產業、招商引資、經開區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的政策舉措,著力鞏固主體稅源、培育后續稅源、優化稅源結構,不斷提高財政收入質量。三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,加大開源節流力度,緩解財政收支矛盾,繼續清理結轉結余資金,按規定收回財政或調整用于其他亟需支持的項目。在支出預算安排上,充分考慮當前財力和財政可承受能力,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,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,把“三?!狈旁趦炏任恢?,做到突出重點、有保有壓,集中財力保障縣委、縣政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。對需要統籌平衡收支的,按程序依法依規進行預算調整。四是健全加強預算管理促進收支平衡工作協調機制,強化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,增強做好預算收支工作的主動性、有效性。
(二)堅持突出重點,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。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。進一步健全風險預警評估和風險防控協同機制、責任機制,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,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;推動金融債權案件快審嚴執,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;多措并舉加大不良資產拍賣、追繳、處置和盤活力度,壓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;穩妥化解扶貧小額貸款逾期等風險,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。二是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。圍繞年度減貧任務,繼續將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安排與地方財政收入增量掛鉤,清理回收存量資金可統籌部分50%以上繼續用于脫貧攻堅,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支持脫貧攻堅,保持資金投入只增不減,同時注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投入保障相銜接,健全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,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。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全力做好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經費保障,進一步加強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投入,積極配合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,支持打贏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
(三)堅持創新方式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一是聚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。加強財政政策引導和發揮資金撬動作用,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。積極引進更多有實力的基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。深入推進“4321”政銀擔業務,提升政策性融資擔保服務能力,鼓勵金融機構擴大有效信貸投放,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。二是聚焦切實增加有效投資。密切關注中央預算內資金重點投向,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項目謀劃儲備工作。積極爭取新增專項債券額度,有效發揮債券資金對穩增長的積極作用。三是聚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。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全面執行收費目錄清單制度,落實好國家和省涉企收費基金優惠政策,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,降低企業成本,支持打造“四最”營商環境。
(四)堅持兜牢底線,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。一是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,推動民生工程項目化、精細化管理,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結合財力實際,在從嚴把關的基礎上確保民生工程資金不留缺口。二是以實施民生工程為載體,積極謀劃重點項目,支持民生領域加大補短板、強弱項力度,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。三是突出?;?,注重普惠性、基礎性、兜底性民生工作,做好關鍵時點、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。四是落實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部署,統籌支持教育、勞動就業創業、醫療衛生等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建設。
(五)堅持完善制度,持續提升財政管理效能。一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。出臺我縣實施意見,細化預算績效管理操作辦法和業務流程,逐步健全績效指標和評價體系,開展支出績效評價試點;推動將預算績效管理關口從事后評價向事前和事中延伸,不斷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準性;進一步嚴格預算執行管理,硬化預算約束,建立預算執行全過程動態監控機制,增強預算執行的嚴肅性;強化績效管理意識,完善激勵約束機制。二是深化國企國資改革。積極整合資產資源,推進融資平臺市場化改革。推動國有企業完善法人治理,指導開展國有企業黨建。推進實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。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,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。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基礎設施資產摸底,建立政府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。三是推進預算聯網監督。認真貫徹落實《預算法》、《安徽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》,加強與人大預算信息網絡聯通,積極配合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,依法保障人大代表知情權、參與權、監督權。